您是第 位访客

心中所念皆文学-阅读体会

曾记得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这样的一句话: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, 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,与书籍为伴,让心灵在一次次洗礼中得到升华。

犹记得不知从何时开始,已经眷恋上了读书,恋上了文学经典。尽管那时的我扔处于懵懂阶段,但对于文字的热爱却情有独钟。从小学开始便开始接触了文学,然后第一次 邂逅了我生命中的第一本名著《海底两万里》,故事中的人物淋漓尽致的描写,情节的跌宕起伏,无不深深地打动了我,喜形于色,阅读的的书缘也许从那时便结下了,随着年龄的增长,岁月的流逝, 当初刻下的记忆,铭记的点滴,时时在脑海中回放。一路走来,这样的情趣,并没有多少减少,反而对她愈加喜爱。

高中时代,曾无意中窥见一本名为《做最好的自己》的书籍,这本书可是我的良师益友,无论从哪方面,都给与我深深的启迪,无限的动力。《做最好的自己》这本书由李开复创作而成,用了近百个案例,来阐述如何运用同心圆法则选择自己的价值观,作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一些原则上的问题。在书中,李开复先生提出了这条法则,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,附加于积极,自信,勇气,胸怀等等。在内容上,字里行间也是如此有哲思。看完这本书,让我对成功有了清楚的认识,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,从而不断让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快乐充实,有意义。

看完始终牢记书中的所流露出的智慧教诲,结合当前的学习,首先摆正工作学习心态,这是成功的基础,在平时,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心态回归到零点,把每一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,一段新的历程。就像高尔基的《论青年》中说过,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,不读书就不可能了解人。是啊,很多时候,连书都读不懂,何况又能否读懂人?阅历群书,亦阅历人生,一点也不假,也是这样的道理,却时常被许多人忽视,淡然对待罢了。

“每一本书是一级很小的阶梯,每爬一阶,就更接近美好的生活观念”也许那才是我梦中一直一直追求的,现实中没有这样完美的乌托邦,于是我懂的了,阅读其实让你的观念随之改变,对待一切都会有不一样的态度,难道这不是我一直想追求的么?读书多了,容颜自然改变,许多时候,自己以为看过的书都成了过眼云烟,不复记忆,其实它们是潜在的。在气质里、谈吐上、胸襟上会有所体现,当然也有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。我曾在毛泽东的《沁园春》里获取少年的豪情,在食指的《相信未来》中获取前进的动力,在汪国真的诗篇里徜徉。每每读起这些经典也能给与我心灵的慰藉。曾有一段时间,我迷恋于诗词的古典文学,常常翻阅无数的典籍,沉浸在墨香古卷中,仿佛越过千年的光阴,不禁拾起那细雨闲花的情趣,透过明清宏伟的宫殿,繁华的街市,只为追忆古诗中的经典哲学。翻阅李白,让我感受到“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”的旷世豪情;翻阅李煜,让我体味到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”的世事仓桑;翻阅余秋雨,让我感受生命恰似一段静谧的文化苦旅;翻阅冰心,让我不再“斯人独憔悴”。与经典古诗文学度过那么一段时期,于我却有了不少改观,无论在行为,文字,话语中,潜移默化地表露着。

“年轻时多读书,就像迎着朝阳走路”以书为友,远离声色犬马,淡泊中,折射一个人的美好情操,宁静中透视一个人的高尚修养;以书籍为友,从中获取滋补文明的养分,无声中使人谈吐优雅,使人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;以书籍为友,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,因而不断学习进步。这些年来,无论多么繁忙,总是会为阅读文学经典留点时间,每每如此,再劳累的身心也会得到应有的疗养,心情也会变得无比舒朗。如今,上了大学,有了更多的自己的业余时间,为了满足自己的渴求,填补内心的空虚,涉猎各方面的书刊,汲取滋补文明的养分,成了日常必做任务之一。

行走在繁华的都市,穿过无数的人群,在心灵的那一方纯洁的天空,已然蒙上时代的尘埃,还有什么药能根治疗养呢?唯有书籍可以化作片片春雨洗礼这一切的病垢。流水之声可以养耳,青禾绿草可以养心。我想,阅读文学经典亦可以疗养内心,也许也能起到安抚曾经在心灵上受过伤的人儿这样一个效用吧。

写于2014.12.10